Solo Exhibition of
紀玲玉
2010.05.12-05.16 / 茶會 05.15(Sat.)pm14:00
純 空間 高雄市前金區文武三街101號
Tue.-Fri. 17:00-23:00
Sat.-Sun.16:00-24:00
2008.9,CHUN ART 設立在高雄市, 純 空間提供給年輕新銳藝術家展演租借,進駐創作,等實驗發表. 過往展出藝術家有:紀玲玉,陳俐璇,許聖泓,曾彥茹,施晴晴,蘇雅欣,王婷羿,方雅鈴,林郁涓,洪千涵,黃馨,曾彥茹,楊雨萱,張家慈,張韶華,張怡閔,陳葦玲,黃郁生,WombBloc-group,李宗達,丁禹仲,胡珮慈,羅紹徽,許曦尹,倪祥,楊馥菁,孫于甯,劉上萱,許尹齡,王姿婷,劉彥均..等.
2009高雄設計節即將在五月一日到十日於擴大營運的駁二藝術特區登場,匯集國際前瞻觀點與台灣原創設計,融合專業鬼才與學生新銳,從概念、品牌到創意商品,全面衝擊民眾腦海中的生活印象!以「PORTABLE」為主軸,強調隨身攜帶的創意概念,區分為六大主題:
1. 國際設計倉(Portable LOFT)最有玩樂概念的生活環境議題國際展Utterubbish,以 useless life-designs for sustainable lifestyle (無用設計-永續生活)為主題,10餘國20多位最頂尖的知名設計師和團隊共同展出超過100個創意,一次攜帶至KDF高雄設計節!
2. 台灣原創館 (Portable ORIGINAL)KDF邀請14個最台灣最原創的獨立設計師品牌創意商品,展覽+販售,觀摩台灣創意新活力,破天荒攜至KDF高雄設計節!
3. 學生新銳展 (Portable FUTURE)學生設計新銳一向最大膽敢言,最能提出衝撞新想法的設計能量群,台灣設計新銳,大膽表達新未來,南方20間以上的設計美術系所共同演出,一年一度學生界最高段的學長姐,通通網羅攜伴至KDF高雄設計節!
4. 創意逛大街 (Portable GALLERY)換個設計角度,城市就是最好的藝廊;去年展出就有10萬人次參與的台灣設計展,今年再度與你見面,不管你逛到高雄市立美術館,在高鐵左營站、捷運站、還是在新崛江的餐廳小店咖啡館裡,數十位台灣在地設計師藝術家們的新創作發表,加上Andy Warhol安迪沃荷、芭小姐的異想家居等,讓你在生活中輕鬆與設計一同呼吸;展覽攜出殿堂外就在KDF高雄設計節!
5. Portable交流廣場 (Portable PLAZA)今年首創的開放式空間設計論壇,無時空疆界的全方面的導入創意鬼才、設計天才、專業達人,一起來聊聊趨勢、聞聞創意;也特別邀集台灣創作樂團齊聚一堂!讓熱鬧的活動中融合知性的人文,不管知識常識練武功來湊熱鬧的,攜進攜出都在KDF高雄設計節!
6. 品牌貨櫃館 (Portable CONTAINER)在高雄,貨櫃可是與港都生活息息相關的熟悉物件,利用貨櫃藝廊概念的創意展,為大家邀集品牌和藝術家共同展出!裝卸攜吊至KDF高雄設計節!
單日二人同行票:NT$349
限時預售票:6張NT$999
活動日期:98年5月1日至5月10日開放時間:每日10:00~20:00;19:30後停止售票與入場(5/10學生新銳展僅開放到18:00)
地點:駁二藝術特區 (高雄市鹽埕區大勇路1號) 活動網站: http://kdf.designer.org.tw/
exhibition of
胡佩慈
2009.2.14~2.27
Every Detail of This Damning Life
文/楊佳璇
胡珮慈作品有股未完成及隨性的節奏感,如同作者正在試著摸索自己在面對畫布時所可能繼續創造的。
畫布上大畫面的以色塊塊面處理,作者並以生活周遭的親人及朋友為描繪對象,將他們以不自然的姿態溶入這些大紅色塊中。有的正抬舉著腿或者斜臥著,或者
吃著盤子裡綠色及黃色的義大利麵醬料,這是胡珮慈的《紅色》系列。
紅色,來自於作者從紅綠燈得來的聯想,於是,他單純地以鮮紅色為作品背景,除了背景營造了作品畫面給人的噁心感受之外;畫面中的人物,又以一種彆扭的姿態對著你發笑;畫布上的黃色與綠色的配色,則是紅綠燈中紅燈除外的黃燈和綠燈…這一切是有那麼點無厘頭。
胡珮慈以身邊的親人及朋友為創作題材及對象,但她換了一種詮釋方式,將這些人物對象壓縮在紅燈發想出的紅色顏料中,畫中各種姿態的人物瞬時變成平衡大紅背景的一個構圖元素,僵硬的姿態就像在鎮日在路口盡忠職守的小綠人及紅綠燈。
在《因早起而骯髒》系列作品,作者同樣以濃稠顏料,隨性的以各種幾何形狀平塗在厚紙板上。顏料上的小人物,同樣以作者周遭的朋友為對象,被隱匿在以幾筆畫出的隨意線條、顏料,以及紙板的原色中。
於是,理所當然的作者畫中人物的身分總是被抹除的。對於對象的描繪並不會是作者所想強調的。實驗性的繪畫方式,以及將對象醜化成一種怪異姿態,是一種作者在面對自己生存當下的一種抗拒,而抗拒的對象,或許是作者自己,抑或是對於這整個社會的許多卑微及微不足道的生活瑣事,即對於這些該死的日子所有細節(Every Detail of This Damning Life)的感性描繪。
或許我們不將作品的表達方式及內容呈現,簡化成專屬於時下年輕創作者的創作趨向,而是可以以接納方式接受創作者對於創作時嘗試提出的實驗態度。
*楊佳璇-現為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研究所研究生,現任藝術觀點採訪編輯.
CHUN ART 純 藝文空間高雄市前金區文武三街101號
0988022821:Mr.Lin
Open:
Wed.--Fri. 17:00-23:00
Sat.--Sun. 16:00-24:00